
参禅修行之人,在修行过程中,该如何勘验自己修行的进度呢?如下是星云大师对有关修行进度的相关开示:
当修行一段时日后,可以透过「九住心」,勘验自己修行的进度:
◆内住:参禅打坐时,最初系心一境,使心住于内,不外散乱。
◆等住:最初所系缚的心,其性粗动,不能使它等住遍住,所以当心念对外在的对象起作用时,即于所缘的境界,以相续方便、澄净方便,令心遍住微细。
◆安住:心虽然摄持令内住、等住,但是仍然还会有失念、散乱的时候,所以当心一外散,立即察觉,摄心还住于所缘中。
◆近住:此时心已能做到不起妄念,心念不向外散失。因为妄念将起,就能预先觉知,先将它制伏,不令此心远住于外,称为近住。
◆调顺:深知禅定的功德殊胜,了知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及贪、瞋、痴、男、女等十相是使心散乱的过患,因此,能将心调伏,不使流散。
◆寂静:以内心的安定功德,止息能令心扰动的恶寻思及随烦恼,使心调伏,不再流散。
◆最极寂静:由于失念的缘故,前面所说的各种不正寻思及随烦恼暂现行时,随所生起,能不忍受,立即除遣断灭。
◆专注一趣:有加行,有功用,无缺无间,而定力得以相续。
◆等持:由于数数修习的因缘,功夫纯熟,不由加行,不由功用,心能安住、任运相续,无散乱转。
此外,临济禅师的「四料简」指出参禅打坐有四个程序:
◆夺心不夺境:忘记自己,但没有忘记外境。
◆夺境不夺人:泯灭外境,但没有忘失自我。
◆人境两俱夺:人与境皆忘。
◆人境俱不夺:人境俱不泯,道不离世间。
无论「九住心」或「四料简」,禅者都可以依此测试自己,检验自己究竟到达哪一个阶段。
——摘录自星云法师开示(如何坐禅?)